中醫治療貧血並非只單純補血。中醫師楊謦伊指出,中醫有「氣行則血行」的說法,氣血藥並用效果最佳,例如「當歸補血湯」便是用大量的氣藥黃耆,配伍少量的血藥當歸而成,先補氣,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。現代藥理研究也印證當歸內含維生素B12,可以治療惡性貧血。
楊謦伊醫師表示,一般而言,補血、補氣的基本處方通常可選用:四物湯及四君子湯,但是除了辨別氣血狀況外,還須視患者體質,評估是否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白朮等補氣藥物;或添加木香、香附、陳皮等行氣藥材,來幫助氣機順暢運行。有時血虛患者還必須辨別是否有血熱或血瘀證,再添加桃仁、紅花、丹皮、赤芍等活血化瘀或涼血藥物,並非單純辨別氣血狀況即可。
常用的補血代表藥物有:當歸、熟地、白芍藥、阿膠等。常用的方劑則有:四物湯、聖愈湯、八珍湯、歸脾湯、當歸補血湯、十全大補湯(氣血雙補)等。
另可按摩合谷穴(補氣要穴);足三里穴(陽明經多氣多血,調理腸胃);血海穴(脾經穴道,脾統血);三陰交穴(補脾養肝強腎,氣血兩補,還可治療婦科疾病);肝俞、腎俞穴(加強肝腎功能,提升造血活動)。
平時可從肝臟、豬肉、牛肉、豬血、海藻、全穀類、乾果類及綠葉蔬菜等食物中來攝取所需鐵質,而其中動物性食物來源的吸收率又比植物性食品佳。
貧血者也應避吃寒涼蔬果如西瓜、香瓜、哈密瓜等,以免身體更虛弱,且要在晚上11點前就寢,幫助氣血通暢。此外,茶和咖啡中所含的單寧酸會與鐵質結合不利吸收。
血虛症狀類似貧血 實質不盡相同
中醫師楊謦伊表示,「血虛」證的臨床表現與西醫的「貧血」頗為類似,有面白無華或萎黃,唇色淡,爪甲蒼白、頭暈目眩,心悸,失眠,手足發麻,健忘易驚,失 眠多夢,女子月經量少,衍期,甚則經閉,舌質淡,脈沉細無力等症,但貧血不完全等同血虛證,西醫判斷貧血,主要靠抽血檢驗血容比、血色素以及紅血球的數 目。
楊謦伊指出,就中醫觀點,「血虛」證還須考慮血液在各臟器分佈的量是否充足,因此血虛可分為心血虛:心悸怔忡、健忘、失眠多夢、面色不華,遇事易驚慌、舌淡、脈細或結代為特點,宜養血安神,方用養心湯《證治準繩》或歸脾湯《婦人良方》。
心脾血虛:除心血虛症狀外,常有脾胃消化問題,食少倦怠,胃口差、腹脹便溏,氣短神怯,或皮下出血,婦女月經不調,月經色淡量多,崩漏,或經少經閉,舌質淡嫩,苔白,脈細弱。宜益氣健脾養血,方用歸脾湯《婦人良方》加味。
肝血虛:患者也常失眠,以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(月劦)痛、驚惕不安,月經不調,經閉,甚則肌膚甲錯,面色蒼白,舌質淡,脈弦細為特點,由於肝主筋,所以常容易抽筋、手腳拘緊,眼睛也容易乾澀。宜補血養肝,方用四物湯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加味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