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先生一早刷牙時,照鏡子發現自己眼歪嘴斜,不僅無法閉眼皺眉,甚至嗽口時,水就從嘴角流下來,嚇得他馬上去醫院做檢查,醫師檢查後告知他罹患了顏面神經麻痺。
顏面神經麻痺分為中樞型和周邊型兩類,前者常見於中風或腦腫瘤等腦部疾病,後者通常原因不明,可能與病毒感染或創傷等有關。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僅嘴角麻痺,額頭、眉毛等部位仍正常,而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,可能半邊臉都有麻痺的情況。
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較為常見,好發季節更替時,特別是春、冬季,但沒有特定族群,也不分男女老少,從小學生到90多歲老人家都有可能發生,最常見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貝爾氏麻痺,當熬夜、壓力大導致免疫力下降時,病毒就容易入侵。
所幸,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的預後良好,適當治療處理下,八成患者在數周到1、2個月內會逐漸恢復,但也有少數較嚴重的患者,恢復期比較長,顏面神經的恢復也較不完全。
臨床治療包括用藥和物理治療。物理治療可使用熱敷、紅外線等淺層熱療來提高組織溫度,增加代謝速度;臉部按摩則以增加臉部肌肉血流量,維持肌肉養分供應為主;最後使用功能性電刺激和教導病人臉部運動,讓臉部肌肉維持活動,減緩因失用而萎縮的速度。
患者也可以在家裡嘗試臉部運動,每個動作每天可做3至4回,1回做10次,1次維持10秒,如果無法獨立做出動作,也可以用手幫忙。
平時也可以嚼口香糖,或鼓起臉頰、吹氣、也可以用吸管喝飲料,訓練臉部肌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