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中藥學堂:六味地黃丸(上)

   資料來源:藥師週刊(第1860期)
   記者: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局藥師 蔡邱轔
   日期:03月24日
 
   

 

 

 

一、前言

「腎陰虧損」常可致「虛火內升」,根據「虛者補之」的治療法則,應「補腎滋陰,壯水治火」,針對「腎虛」之補法常用補陰瀉水方劑,也就是補益藥配伍利水藥,如六味地黃丸即有「補中寓瀉、通調水道」之意,因此六味地黃丸成為現代臨床常用「補腎滋陰」的基礎方,很多滋補方均從此方加減化裁而來,例如知柏地黃丸、杞菊地黃丸、八味地黃丸、生脈六味丸、八仙長壽丸等。1

二、命名

臨床上「六味地黃丸」是指宋代醫家錢乙在《小兒藥証直訣》中記載的「地黃丸」,而六味地黃丸之名則是在400年後的明代醫家薛己的《正體類要》中提出;對於加入「六味」兩字之理由,歷代認為:

(1)方中藥物有六種,且以熟地黃為主,故用六味地黃命名,以概括方劑的藥物組成。

(2)六味者,苦酸甘鹹辛淡也。地黃味苦;澤瀉味鹹,萸肉味酸,丹皮味辛,山藥味甘,茯苓味淡,始名六味,突出氣味理念及六味地黃丸以補養腎之陰精為主,而腎之陰精為人體陰精之根本,顯示方劑在補益陰精方面的重要性。2

三、組方原理

六味地黃丸已被認定為典型「一君二臣三佐使」結構的方劑,即君藥味數最少而用量最大,臣藥味數居中用量也居中,佐藥味數多而用量最少。3六味地黃丸功效不燥不寒,是滋陰之平劑,方中熟地黃為滋陰補腎、益髓填精,山茱萸補肝陰,山藥補脾陰而固精,以上三味是將肝、腎、脾三陰並補,但以補腎陰為主,是治病本;腎陰虧虛,每易導致虛火上炎,而腎濁不降,故以澤瀉清泄腎濁,分消水濕,且可防止熟地的滋膩之性;丹皮清泄肝火,並制約山茱萸之溫性;茯苓淡滲利濕,可助山藥益脾滲濕,又防脾土壅滯太過,以上三藥為三瀉,以治病標。「三補三瀉」是六味地黃丸的配伍特點,補瀉結合,補中寓瀉,使瀉不傷正,是一方通補開合之劑。4

(待續)

參考資料

1. 陳潮祖。中醫治法與方劑第五版。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12。
2. 李慧平,年莉。六味地黃丸方劑的來源與方名釋義。天津中醫藥2013;30(3):157-158
3. 李慧平,年莉。六味地黃丸組方機理新解。河南中醫2013;33(4):594-595
4. 朱桂茹,李世增。古今名方100對的臨床應用。北京:中醫古籍出版社,1994。
5. 林麗佳,肖勇。試析六味地黃丸「三補」藥的核心作用。雲南中醫學院學報2013;36(2):40-42
6. 唐聖。六味地黃丸不可盲目服用。健康人生2013;181(4):65。
7. 王輝武。實用中醫禁忌學。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9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