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社區安寧療護上路

   資料來源:台灣新生報
   記者:陳敬哲
   日期:01月28日
 
   

 

 

 

今年一月開始,健保署開始支付社區安寧療護,十類末期病患不想在醫院走完人生,可向就診醫院提出申請,返家後,醫師、護理師、心理師等專業人員,會定期主動給予居家醫療服務,給予各種身心支持。

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李純馥表示,台灣約95%重症病患都是在醫院往生,但絕大多數卻想落葉歸根,返回家中得到善終,因此開放社區安寧療護服務,不論是醫院或診所醫療人員,只要接受相關訓練後,就可以加入醫療網路提供服務。

目前健保署規劃,社區安寧療護對象包括癌症、漸凍人、大腦變質、心臟衰竭、慢性肺部病變、肝硬化、急性腎衰竭等,家屬只需在就診醫院提出申請,返家後,院方會主動派遣醫事人員,或聯繫社區有資格的醫療人員,定期給予居家服務。

李純馥強調,醫療人員不僅醫師與護士,經評估需要其他需求,醫院會派出心理師、社工師等,給予身心靈支持;目前規劃,醫師每星期訪視一次,護士每星期訪視二次,給予末期病患輔助性療法,預估全年有五百人有社區安寧需求。

健保署表示,為因應台灣高齡化現象,安寧療護需求必定日漸擴大,社區醫院與開業醫師提供居家服務,讓末期患者能在家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旅程,患者、家屬、與醫療人員間能夠形成良好的醫病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