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路跑風氣盛,運動傷害病患增

   資料來源: 自由電子報
   記者:  邱奕統
   日期:01月13日
 
   

 

 

 

近年來路跑在台灣蔚為風潮,桃園市桃新醫院中醫科發現,門診中因參加路跑造成運動傷害的病患有增加趨勢,部分個案還出現膝蓋等關節退化現象,因此提醒民眾,跑步比想像中還容易受傷,除了量力而為,更要注意正確姿勢。

醫師指出缺乏正確姿勢

桃新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凱平說,因為跑步造成的運動傷害病患,與過去相較增加約兩成,月前還有一位廿餘歲的大學生因膝蓋疼痛,拄著枴杖求診,檢查後發現他的膝關節已嚴重退化到五十多歲的狀況,詢問發現這名大學生熱愛路跑,每個月都要參加好幾場,在缺乏正確姿勢與訓練下,造成膝蓋等關節的軟骨消耗性磨損,且難以恢復。

他說,人們在跑步時,膝蓋、髖關節等處得承受腳底與地面的衝擊力,因此最適合的場地為軟土或PU跑道等,但路跑活動多在堅硬的柏油路或水泥地舉行,特別是長距離的馬拉松,跑步過程中的反覆衝擊,對膝蓋的傷害更大。

王凱平說,除了場地傷害,姿勢也很重要,正確的跑步是腳底的著地點落在足部前端三分之一處,但九成以上民眾都習慣腳跟著地,這樣的錯誤姿勢,著地瞬間支撐體重的腳底通常處於前伸且較接近打直的狀態,關節缺乏緩衝空間,容易導致下肢關節與下背痛、小腿前緣的脛前痛,肌肉扭傷或拉傷也常見,甚至會造成壓力性骨折。

他也建議民眾,若發生運動傷害,最重要的是得充分休息,初期冰敷可降低疼痛,後期熱敷則可幫助復元,也可適度伸展拉筋,若不見改善就要就醫。

沒訓練就參賽更易受傷

王凱平說,跑步是很好的運動,因容易傷害更不能輕視,許多參加路跑的民眾認為完成路跑只需要毅力,卻忽略了自我保護的動作,甚至沒經驗、沒訓練就去跑「半馬」、「全馬」,更易造成運動傷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