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《健康之鑰》橋本氏甲狀腺炎患,低碘飲食最重要

   資料來源:台灣新生報
   記者:戴聖峰
   日期:10月21日
 
   

 

 

 

一位二十九歲女性過去無任何疾病史,於生產三、四個月後,察覺到自己脖子變粗,原以為是產後變胖,後來丈夫與母親也覺得她的脖子比懷孕前腫大,故至內分泌科門診求診。她表示產後經常感到疲倦、無精打采、怕冷、全身無力、嗜睡、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、雖然吃得少卻一直發胖。

理學檢查發現心搏速率每分鐘只五十五下偏慢、臉部浮腫、臉色偏白、甲狀腺有輕度腫大且質地偏硬,綜合以上症狀懷疑為甲狀腺機能低下;進一步詢問家族史,發現她的外婆、阿姨均有甲狀腺腫的病史。抽血檢驗亦發現有陽性抗甲狀腺過氧化酉每抗體,超音波下甲狀腺呈現彌漫性腫大、異質性且低回音度,診斷為「橋本氏甲狀腺炎併甲狀腺機能低下症」;服用甲狀腺素兩個月後,症狀已有顯著改善,抽血追蹤顯示甲狀腺機能也回到正常。

台大新竹分院內分泌科吳婉禎醫師表示,甲狀腺是一蝴蝶狀腺體,位於前頸部喉結下,會分泌甲狀腺素,主要功能是調節體內新陳代謝。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一種會造成甲狀腺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,其發病機轉至今尚未完全明瞭,已知與遺傳和一些環境因子如碘攝取量高、硒缺乏、煙草暴露等有關。

橋本氏甲狀腺炎多見於三十~五十歲女性,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五~十倍,近二十、三十年國內、外資料顯示其發病有增多趨勢。其發病初期常無特殊症狀,大多數病人的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腫大,常見到甲狀腺硬且可能合並有多發性結節腫,而抽血檢驗甲狀腺機能多數正常,約有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人為甲狀腺機能低下,血清中可檢測出抗甲狀腺自體抗體呈陽性。

病程緩慢,早期甲狀腺機能可維持正常多年,隨著病程進展,血中甲狀腺賀爾蒙逐漸下降、甲促素逐漸升高,最終發展成甲狀腺機能低下症,而抗甲狀腺自體抗體指數越高,通常意味著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的發展越快。甲狀腺機能低下症表現包括無力、疲勞、虛胖、怕冷、便秘、心跳緩慢、血壓舒張壓升高、憂鬱、反應變慢、體重增加、皮膚乾燥、毛髮粗糙,女性還有月經不順或經血量多等症狀。

吳婉禎醫師指出,橋本氏甲狀腺炎的治療以吃「低碘飲食」最重要,即避免多吃海中植物及海鮮,可降低病人甲狀腺腫、防止病程進展造成機能低下。若發生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則需給予甲狀腺素補充治療,大部份人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,每天約一百至二百微克,建議飯前服用,服用劑量的調整需請教醫師,切勿自行調藥。

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者要注意骨質疏鬆及心臟負荷的問題。另一方面,目前針對罹患橋本氏甲狀腺炎但是甲狀腺機能正常者,沒有明確的藥物治療建議,只有衛教低碘飲食與建議規則追蹤,直到發展到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後,才開始給予甲狀腺素補充治療,目前醫界正積極研究其致病機轉與進一步的治療方法。